400-023-4588
banner
最新公告:NOTICE
  •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jdb电子 > 新闻资讯

jdb电子财务管理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08:27:19 点击量:

  jdb电子毕业设计与论文环节是高校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该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它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了基本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科研活动,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开始进入设计、研究、管理等领域。通过该环节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业务工作基本技能、调查研究、论证、计算、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哪一门课程或环节能够达到如此全面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毕业实践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假大空、抄袭现象时有存在。如何改进才能制止这种现象,以保证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目前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自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务与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财政、金融和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方针和政策,成为具有较深的财务学理论素养和现代金融意识并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操作的财务与金融方面的通用人才。财务管理属于软科学,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主观世界,研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财务管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过程,包括到实习单位跟岗(或顶岗)、调研、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对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文字、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实际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检验。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毕业论文通常应利用毕业实习来获取相关的实践素材,毕业实习一般应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或者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审计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如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投资、成本、利润、税金、价格等),学生实习帮企业干活不多,却要给企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更不愿意提供有关资料数据。

  财务管理的毕业实习论文环节的特点是主观性强,论文写作无一定之规。由于有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事先确定,因此论文题目、论文素材、写作方法及内容的选择都需要通过学生在实习中了解企业情况后自行确定。整个毕业论文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精通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场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等,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这常常使得学生在毕业实习的一段较长时间内,以及论文写作初期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若要写好很不容易,但若写成假大空,则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完成。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院校可以有同一系统的归属关系,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比较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前,先由教师去企业了解情况确定题目,再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能作到实习内容与论文题目内容相结合,有了问题也可及时解决。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院校与企业无隶属关系,由于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环节具有实习调研等上述特点,企业一般不愿接纳学生实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只得由学生通过亲朋好友自行联系解决。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多数学生由于事前对实习单位情况不了解,所以论文题目事前不能确定,只有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回学校进行论文写作时间大约十周,答辩时间一般为六月底。

  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会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学生无经验,联系的实习单位不一定合适。有的实习了二、三周才发现实习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数据不足,再换单位已浪费了很多时间。由于实习收集不到论文所需的资料数据,写论文如同无米下锅,这是论文假大空的重要原因。二是老师没有跟班带队,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与教师相距遥远,不便于教师监督指导。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分配不再由学校分配而是要自主择业,供需双向选择。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有以下原因:

  1.受考研的冲击:考研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前期,学生无暇顾及实习单位的安排;此外个别院校为了便于学生考研,允许学生缓考,缓考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期。

  3.受最后补考的冲击:给予大学四年中课程不合格学生的最后一次补考机会的时间也与毕业论文实习期重合。

  4.其他原因:有的学生还要打工挣钱,或是为了偿还上学贷款、或是为了旅游。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毕业时期的学生诸事缠身,难以将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毕业实践、论文写作中去。上述市场经济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造成高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有些院校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认识和安排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形式下的毕业实践论文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的院校对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评价标准,或者有标准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管理部门人员短缺,管理经验不足,有的学校无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如不设校系两极答辩委员会等)。

  2.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果无质和量的具体标准,尤其是不合格的下限不明确,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

  3.对青年指导教师缺乏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认证和指导质量控制不严。一些青年教师未经培训就参加指导工作,由于缺乏指导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无法对学生实习调研、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1.有的教师对论文指导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精力没有放到指导上。对学生实习调研不过问,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字不批,一字不改,有的论文题目存在明显问题。

  3.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追根寻源实际是教师的水平问题。

  1.投入到毕业实习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够。其主观原因在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认为论文写的好坏都可以过关,其客观原因在于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在时间上受到就业、考研、补考等冲击。

  2.写作能力欠缺。有的学生不懂什么是论文体裁,错字漫天飞、词不达义、语言表达能力差,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学校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训练。如平时的作业、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更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论文,到毕业时,一下要写一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确实不小。

  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确实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和制约,但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能否跟上,为此建议采取下列改进措施:

  借鉴国外院校经验,平时应增强调研写作实践环节,为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提早做一些铺垫。

  1.学生从进入大三专业课的学习后,可利用假期布置一周左右的小调查或小实习,开学提交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以培养学生社会调研实践能力,为毕业实习调研提早做一些铺垫。

  2.平时的作业、考试应有一定比例的主观题,在有的课程中应增加小论文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及写作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院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转轨变型工作,即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深入细致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基础上,制定相应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实习论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始终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标准,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措施,严把质量关。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强、整体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实践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

  1.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严把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关。

  2.对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应有合理的限制,以讲师为准一般以不多于3人为宜,助教一般不得独立任指导教师,以保证指导质量。

  3.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1)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实习、调研和写论文的大体步骤、方法、内容。使学生对实习、调研、论文有个大体了解。要使学生作到三个明确:

  第三:明确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及各项规范性要求。待学生实习一段时间确定论文题目后,再下达具体任务书。

  (3)学生论文写作阶段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保留修改学生论文的初稿,以便检查。

  毕业实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是建立校外毕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及有关资料、数据的获取。二是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实践,以弥补学生难以接触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可以采取案例实践或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自我评价一本人性格有点内向,待人真诚,对工作有上进心,适应能力方面还可以以及团队精神,并能很好地同事相处并协同工作。在以往4年的工作中,对工作负责也能细心完成本职工作,工作能吃苦耐劳,如有幸被录用我将会竭尽全力为贵单位创造效益,以尽情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望贵公司给我一个机会。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公司同步发展。

  财务管理专业自我评价二本人性格开朗,对待事情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在工作上多次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认可,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力。由于开始从事财务支持方面的工作,在职期间经过几个阶段的系统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在提高自已的同时能加盟到贵公司。诚诚恳恳、执着的敬业精神是我的优点和财富,期待与您的面谈!

  财务管理专业自我评价三具备8年以上外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其中四年财务主管工作经验,能独立处理全盘帐务;对财务分析、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账款等有丰富的管理实战经验;细心严谨、责任感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与相关部门良好沟通,熟悉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熟练使用SAPERP金蝶等财务软件,比较精通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特别是EXCEL多种函数相结合的灵活运用。

  财务管理专业自我评价四本人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性格开朗,个人适应能力强,能承受挫折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此同时,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及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都比较强,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进行金融理财方向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课程开设,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都非常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社会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避免学生将来就业时收到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给学生更好就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专业课程开设时,将金融理财添加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学科定位方面而言,很多国内学者都认为财务管理本身便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研究对象,比如投资组合、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项目管理。就这方面而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非常强。

  现在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特点包含了下面两点。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已经逐步的从以往的资金运营以及结算管理转变成为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资金运营、投资、风险等一些方面。其次,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收益分配、投资、筹资等。现在很多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还是进行资金管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转变。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包含企业自身因素,还和我国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和市场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而言,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给我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首先企业应该进行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并采取措施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应该重视金融人才管理和资源开发机制的完善和健全jdb电子,做好金融后备人才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最后,进行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的搭建,进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设立,这样能够给金融人才的聚集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现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时,内容大致相同,特色专业欠缺,专业方向定位还存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合理性较差、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差、课程体系性和配套性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的调整规划,确保形成的课程体系真正符合时代需要。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时,需要在保证基础课程和其它专科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手段。首先应该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该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确保其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要;再次,需要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应该完善教学辅助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往往都是以往的财会专业,学校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创新建设力度的加大,而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本身便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设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选择金融理财规划、金融市场学等一些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课程,比如金融服务与营销、金融形势与政策、证券以及金融英语等。

  对于财务管理金融方向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品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就是需要较为数量的掌握金融业务和现代财务的一些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根据需要合理的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了两种,首先是课程内的实验,其次则是集中实践性教学,也就是进行专业实训。想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增加和实验有关的相关环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时间教学体系;最后,学校还应该根据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进行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想要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便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我校金融学科的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很难满足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本身的技能不足、实践经验也较差,这也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便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将行业背景作为依托,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中兼职;其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金融从业资格;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最后,重视校企合作,鼓励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学校兼职讲课。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开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课程开设时,不能盲目,必须全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吴爱民.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6):44-46.

  财务核算是财务的基本职能,财务管理则是财务的高级职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监督管理职能为企业谋求效益最大化。在财务核算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知识,客观、合理分析判断企业在融资及盈利、企业价值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领导、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

  有些软件公司的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谨,或是相关的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低等原因,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分类不准,从而影响到报表质量;存在账外资产;资产损失清理不及时;大额往来款长期单方挂账等原因。

  有些软件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是制度虽然完善,却执行力度不足;另外,也存在着管理层的监管不严,致使财务管理不善,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如,专用账户管理不严、私设小金库等。

  一些软件公司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控机制。而一些已经建立内控机制的公司,个别也存在着不能有效执行的问题。

  个别软件公司还存在着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公司账面实收资本完全不符,出现了虚假投资和抽逃注册资金的严重现象。

  很多软件公司的管理层,普遍存在重视技术、重发展、重创新,但往往却忽略了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真正意义。没有将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置于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往往只在事后进行财务的核算,而对于事前和事中都没有进行良好的控制,也使财务信息质量失去其效用。更谈不上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及其对公司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公司领导层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认知程度及重视意识,制定、完善公司的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以避免发生财务信息失真、违规违纪情况等现象。其次,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增加其对本职工作及公司的责任感。第三,公司各部门需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相应工作。

  由于软件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关预算的制定一定要与企业长远战略管理相匹配,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预算核算制度,以适应软件公司发展的要求。

  首先建立健全软件公司的会计核算,规范会计行为,全面确保核算的真实性,避免出现虚假、舞弊行为,保障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其次,落实内控的保障制度,加强其会计内部控制,并通过有效途径建立、完善软件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各项资金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同时,抓住内控的关键点,进行内控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使内控制度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软件公司在软件研发阶段资本化和费用化,则需要客观依据公司自身规模及产品的性质,遵守成本效益、稳健性及可比性原则,简化其核算程序,建立一个对其开发成本资本化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同时,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会计报表的在行业中的可比性。在成本费用的分配方面,要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度,最大程度上防止资源的浪费,从而全面提高软件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而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则可以采用成本核算的动态管理制度,以提升软件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分析理财环境的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企业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

  而软件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则是为了全面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充分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科学、准确地确认公司在行业间的竞争地位,对公司的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过程。面对财务软件市场巨大且残酷的竞争压力,软件公司的财务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意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及战略思想,来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同时,财务战略管理还决定了软件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全面影响着公司资金活动的行为与效率,直接关系到软件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企业间对软件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导致软件公司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这样就要求各软件公司应在财务核算功能基础上,科学、合理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知识,客观、合理分析判断企业在企业价值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领导、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决策依据,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软件公司财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相关问题浅显地阐述了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本学期通过一个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了解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职业规划课对我很多的教育意义,所放的视频针对性极强,给我们这些刚进大学的懵懂学生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周老师为什么把这门课开在大一的目的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记得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曾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避免走许多的弯路。

  我来自中国的靠东南沿海的内地省份,出生在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小县城里,虽然家乡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但由于周边都是沿海的省份,还是感觉到了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思想上虽然不是特潮流的那种,但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基本可以接受。家里的条件在小县城里来说还算过得去,所以在小时候并没有吃过多少苦。我知道如果进入社会之后我这样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是复杂的,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要各种经历都要去尝试的,所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能够锻炼自己,加强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外向类型,很多东西我都愿意自己一个人体会与经历,有时候会把自己排除在集体之外。还有我并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比较独断独行。对一些事物有时候就是三分钟的热情,有些时候不能坚持自己最初定下的目标。但我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每一次的成功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动力,我喜欢超越周围的人。

  我虽然有时候做事丢三落四,但我在关键时刻能够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还有我喜欢帮助周围的人,并不计较目前的得失,能够把目光放在远方。

  我学的是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财务管理说通俗了就是原来的会计和出纳的工作,当然,现有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那么简单的统计和支出的事情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成立得比较晚,所以我国的财务管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就业前景分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资金筹集、控制和投放的一项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就业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当然也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企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的中枢神经”。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第二个阶段,由过去的政企不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所以各方面都亟待完善,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财务管理方面。企业不仅需要那些能够从事内部理财业务的人,而且越来越多地希望这些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从而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做出贡献,包括投资、规避风险等一些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毕业生市场上此类人才十分走俏。当然,这里所说的走俏主要还是指名牌或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为这些毕业生自身素质及学校师资水平的缘故,所以他们毕业以后的能力基本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且进行在职培训的潜力巨大。相对于这些名牌毕业生而言,一般学校的毕业生就显得供大于求了,因为不管从现有能力还是从潜力上来看,他们都不具有优势也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是相对意义上的供大于求。

  而且一般来说毕业生多喜欢到大公司从事要职,但就我个人的观点,在大公司谋职不仅需要深厚的财务功底,能够精通财务知识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战略的眼光,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打算,能够精打细算,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始终处于良好且保持投资的高回报率。上述所有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想要胜任财务部门工作的求职者必须具有极强的能力,使自己每一天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jdb电子。因此,我们在择业时不光是羡慕那些大公司,更多的应该是仔细分析与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优势突破回避劣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进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一些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去工作。相对于其他的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有比较长的历史,并在管理运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需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市场经济运作原理,通晓管理学知识。专业知识面较宽,培育出来的人才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要想学好本专业,应该经常到实际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了解实际财务工作的运作情况,熟悉实际财务资金的流转,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财务的国际化问题已是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处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及商业环境里,企业规模越大,投资项目也越多。资金来源已不再局限于股本与银行贷款。此外,不同的策略与决定带来不同的风险,例如:业务国际化涉及外汇风险;以浮动利率融资则产生利率风险。针对避险的需求,金融市场提供了不少避险工具,如期货与期权等。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从整体最优化出发,进行各项财务决策,在动态中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导向、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规模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金融市场地位的日趋重要,使投资风险加大。由于向国际化不断靠拢。因此,我们的财务管理也应向国际惯例靠拢,目前国际上,投资管理受到空前重视。公司财务的内容转向对有效市场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定价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公司财务的研究方法逐渐由描述性转向分析性,由定性方法转向定量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公司财务理论和方法深入发展的同时,其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突破。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非公司性的组织机构中,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非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等。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延伸到跨国企业中形成了国际财务管理专题。

  我认为本专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及运用所学理论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创新的能力;熟悉我国经济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及规则;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通晓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掌握企业在投资和筹资决策时的基本原则和决策分析方法,学会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进行财务预测。

  (3),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离自己想要的岗位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了解财务管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方法。一个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在产品生产方向、规模和质量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财务管理。因此,参与财务决策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经理,必须具备、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这方面我所欠缺的太多,所以我要在未来的三年中好好的丰富自己。

  我所读的专业也不是我们学校的强项专业。但在这里有一在平凡不过的我,但是我的心是绝对不平凡的,我的“野心”绝对可一征服我在这里的每一天,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既然我改变不了现实,我也不要现实改变我自己,我要自己改变自己。让我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

  大学生对未来应该有一个规划。在我着一直都树立着这样的就业关:谋生,不应该是心为形役;更理想主义应该是收获幸福,互相成全,值得为之奉献的。而我选择后者。求职应聘,学习和能力是两张永久的通行证,但在学历和能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个性品质优秀才能被主考官看重。诚实,感恩,勤奋,自信。

  1,首先是考英语四六级,再是计算机二四级,这些都是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条件。

  2,接着是考会计上岗证,这个证书对与我们这种专业来说很重要。它在我们找工作时会是很重要的砝码。

  3,其次是考CPA,难点的就是ACCA,ACCA之《财会资格证书》自1972年推出后,全世界已有一万多人获得了这一证书。其中不少人得益于这一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在世界各地担任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等职。然后再考个内部审计师。

  1,与大专生本科生相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博士毕业生。而且,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跟导师一起做课题的经验,理科研究生还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大公司的技术研发岗位之所以青睐研究生,就是看中了这一份的经验。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jdb电子。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各高校除了将财务管理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外,还在部分非会计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为优先保障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各高校配备给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师资通常相对薄弱。教师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由于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教师对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也缺乏了解,不易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度和重视度也有较大分化。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有很大兴趣,甚至将财务管理当作将来考研的专业。部分同学对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兴趣,一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并容易理解,其学习的兴趣较大,而一旦内容中理论部分较多或理解困难,则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财务管理与本专业工作关系并不大,修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敷衍了事。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将来的从事的大多不是财会类岗位。如果仅作为非财务类普通职员,他们直接参与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机会并不多。

  对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主要面向学生升为单位管理人员后决策所用,同时兼顾学生个人理财。对他们的教学,应弱化财务理论,强调财务知识运用,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种模式是将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一样设置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平台课程,按专业不同分别为设为必修或选修。不同专业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并在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其他课程,如高级财务管理予以补充。常见学时设置为48学时。另一种模式是按专业分别设置课程属性与学时。如笔者所在单位就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财务管理A、财务管理B和财务管理C三个层次。会计学专业适用财务管理A,必修,56学时;工商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B,必修,48学时;信息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C,选修,32学时。

  非会计专业往往只在财务管理课程之前开设会计学原理一门会计类学科平台课程。会计专业中作为财务管理先修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在非会计专业中均未开设。虽然财务管理对其他课程的依赖度较小,但如先修课程缺失,仍会给授课带来一定的不便。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教材要么选择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材并舍弃部分次要章节,要么直接选择非会计专业专用财务管理教材。但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少,选择余地并不大。

  虽然视编者的不同,有的教材会对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进行介绍,有的教材会对集团公司财务、并购财务、国际财务管理等特殊领域财务进行介绍,但各版本教材几乎都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和财务评价。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往往将上述三个基本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虽然通过另设课程的方式可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学习进行区分,但由于不同专业的先行课程设置不同以及工作需求不同,分层教学的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将来对财务管理的应用需求也不同,教学要求必然会有较大差别。如果将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学,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同学受到学时、标准化试题等所限,不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的同学也得接受相对较多的财务理论学习,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也减弱了学习财务管理的实用性。

  分层教学模式则较为灵活,不仅能够兼顾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的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要求,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可以在缩小教学范围的基础上,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提高财务管理的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从思想意识上重视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还应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虽然作为专业教师,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必然是陈旧滞后的。这样教出的学生很难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读得懂、教得会。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积累,不断借鉴、总结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与课下积极与学生沟通,熟悉学生所在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要改进教学效果,还得提升学生内心需求,激发学习内在动机,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分层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有一定的选择权。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适度与其专业结合,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教他们用Excel作为工具进行财务决策和分析;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补充财务、会计术语的英文表达;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财务预算部分的教学时长等。

  教学上还可以更多地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在讲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可以用房贷计算、租金计算等案例。在对外投资部分,可以适当补充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此外,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报表分析,可以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部分增加讲授时间,选择某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带领学生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及时引入网络或报刊杂志上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阅读并尝试用财务管理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可将学生分为数组,把案例内容与案例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课后小组讨论,并由教师随机抽人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学时通常很少。有限时间里如何既完成财务管理基本教学内容,又尽量多地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专用教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使用专用教材,以使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更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站、论坛等开放资源,向课后要时间,增加信息量。

  “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常常涉及项目可行性决策、财务评价等。在对非会计专业同学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时,可以分别在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部分引入某小组的“挑战杯”项目作为案例。既使所学知识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谈了自己的想法。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大家献计献策的过程。

  教育部在1998年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并于1999年正式批准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通过接受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就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满足现实需求,我国学者就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予以梳理归纳。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创新式应用型人才培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我国学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王海侠(2011)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分析旨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建议:首先,应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其次,可以通过“小组辩论式”、“学生讲课式”、“问题讨论式”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再次,通过推进教师及学生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升互动式教学管理质量。

  陈国栋(2012)指出Spreadsheet教学法是在电子表格软件下将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展开,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函数和命令进行预测、决策、模拟、优化等运算与分析。采用Spreadsheet教学法,可以使得财务管理易于被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部分引入Spreadsheets教学法,以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云华(2013)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的运用予以设计,应用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并强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胡静(2013)根据其数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研讨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如何提出合适的研讨话题,不仅要能够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讨论内容以抽茧剥丝方式层层递进引导至相应的知识点。

  何威风(2014)在分析我国财务管理专业陈旧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倡导开放教学法三方面提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

  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近几年逐渐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

  张功富(2004)较早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他指出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以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已初具雏形,但是对培养人才意义重大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还远远不够。为此,提出构建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校外实习、学生科研活动三大方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管静,万义平(2006)是较早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想的学者。在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目标(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两个保证(时间计划、实践教材)、三个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四个层次(与公共基础课教学相对应、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对应、与专业课教学相对应、与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相对应)”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余四林(2010)提出构建和完善独立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加强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杨焕玲(2011)以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教学体系、高层次理论与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金燕(2011)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集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企业实习实训模块、毕业设计模块、课外素质拓展模块“五大模块为

  姚华云(2011)提出了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旋: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工作。

  姚艳(2014)不仅研究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分年级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的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和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还有针对性的构建了保证实践教学实施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王林(2014)以金山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学院在实验教学上相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通过建立优秀的案例库完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扩大课外实验教学范围: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

  罗富碧,王静(2015)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缺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缺乏,且指导能力尚待提高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并从实验课程的建立、校内校外实训类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宋保胜(2015)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训I教学运转中存在的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不科学、实训课程教学方式不切实际且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涉及极少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构建财务管理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措施,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李伟,底阳阳(2015)分析了T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主要包括增设应用型选修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为更好的提高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国学者以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朱朝晖(2012)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专业管理型”和“综合管理型”等“管理型’’财会类人才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传统的教育模式亟待改革,进而提出基于CFO知识能力体系的“管理型”财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优化财会专业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教学;改革财会专业教学方法;关注学习能力提升。

  王彬(2012)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校企合作的实施进行了阐述:精心挑选拟合作的企业,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按合作办学要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项目管理原则,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控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此外还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李莹等(2014)从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复合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吴疆等(2015)提出创建“四位体”教学模式的构想,所谓“四位”即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创新型综合教学四个研究方面,“体”即为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创新型综合教学四个方面综合为

  杨芳(2015)选取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部分学生,从学习能力、专业素质、努力程度和动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体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分层化的培养目标;逐步实施弹性学制模式;探索有效的专业导师制度;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武志勇等(2015)以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来源及成因。基于此,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相致。最后,以齐齐哈尔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构建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不论是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创新教学培养模式的实现,都不可能脱离具体课程教学活动而独立发挥作用,与此相适应,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也十分重要。

  王彤彤(201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仅限于理论课程),提出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加强学科基础课的学科特性以及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按照专业方向整合。

  刘其冰(2012)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议,尤其强调即使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陷入“重实践,轻理论”的误区,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景舒婷,刘丽丽(2013)针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外语应用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模块、工商管理基础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及沟通协作能力模块。

  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至今,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和完善过程。近几年,各大高校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还不太明确,还处在摸索阶段,也存在亟待完善的部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直到现在,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均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可以设置的课程很多,但要突出特色,学院就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并根据学院优势来设置课程。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jdb电子,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企业运行关系密切。金融与财务具有统一性,企业将经营与投资进行积极融合。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化金融发展迅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重视几个问题的处置,即正确对待互联网时期货币变化的形势,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承受之间的配合度,尤其是关注金融风险外溢程度和监管强度之间的关系,重视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商业模式的发展,对创新过程进行合理监管,有效解决与市场回报之间的关系。①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模式。在当前多数大型企业中,都积极与信息接轨,开展数字营销,整个企业转变为数字化和信息化。企业运行中涉及诸多信息,如生产、销售、物流、仓储以及财务信息等,借助实时数据方式,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更好地将业务与财务进行融合,形成共享的企业生态系统,协助企业实现对业绩、内控、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全面、综合的财务系统,②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财务处理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促使整个财务进入急速的调整期。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教学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与时展关系密切,息息相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紧跟时展,立足时代需求,促使财务管理人才的发展能够满足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积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发展。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隶属于工商管理范畴,其主要的职能是提高人才在财务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重视宽口径,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强调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仅仅强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注重实践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很难严格遵守宽口径与厚基础性。即便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设计,但是,鉴于学制的影响,实际上只是对本科知识进行了压缩,很难彰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性。

  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上,与会计专业的相似性较为严重,仅仅是会计专业重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财务的实际应用,二者存在差异,但是,本质上差别又不大。不同高职院校对此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金融存在差别,特色鲜明。有的认为财务管理特色并不突出,应该定义为会计或者金融的一个分支。由此,各个院校在专业和机构设置上的差异代表其各自的观点。有的院校将财务管理作为单独的专业,但是,隶属会计学院,有的将其归属为金融学院,有的将其作为会计学或者金融学的一个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其特色教育的开展,导致学生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方向性指导。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立足实际,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存在单一性,灵活性不足,使得财务管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对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评价方面动力不足。教师更加侧重使用教学大纲、计划等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金融领域,信息网络技术突显影响,传统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已彰显无力。

  企业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支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学徒制函待推广。企业依托互联网发展,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对象为民营企业,其提供校企合作岗位的可能性较低,校企合作难以形成规模化。依托互联网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比如金融企业,要求员工掌握证券销售的电商化、互联网融资,整合线上、线下平台,以互联网为工具向客户提供经济服务等。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对口企业的用人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商业模式面临变革,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企业投资行为不断整合。在互联网进入运转模式下,财务资金风险、理财以及进入工具方面发展迅速,应用更加频繁,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区别较大,预算领域备受关注,证券化在企业资产中占据比重较大,促使企业在投资、融资和财务方面强化重构,在根本上讲,金融学科影响增大。在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配置与会计专业的主课程相似,差别不大,在财务管理方面,与会计专业区别不大,没有真正体现其专业自身的特征。

  立足互联网环境,企业财务模式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需要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满足市场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关系密切,关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关课程需要融入“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思想。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关键性的原则是尊重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的针对性设计。立足市场对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使得知识能够有效转为价值,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实力,实现对职业的合理规划。专业主干课是财务专业形成的重要核心,也是其区别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征。专业课需要展现自身课程的优势,也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满足时展的需求。

  1.借助“互联网+”实现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可通过与财务培训机构、财务软件公司、证券金融公司等企业共建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一个基于技术含量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在突出各门课程的特色的同时,建立起课程互通基于云平台的专业资源库。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化课程所需的网络空间、教学软件、资源获取与共享平台服务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的云服务。2.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时互动、资源分享和学习指导。计划进行课程的移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微课替代传统教学录像,建设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替代传统纸质教材,建设与学习场景融合的课程资源库,让学生实现即学即查、随时扩展、贯通学习。通过移动教学客户端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互联网的当下,整个社会面临新模式和新的格局,投行化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源,需要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为此,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模式下,这种新的投融资及经营彰显网络一体化的特征,需要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满足实践性的特征,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财务管理投资组合等方面课程的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建立互联网相关的实习基地,实现对于校内模拟实验的结合,彰显互联征,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另外,要重视对学习策划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发扬创新精神,推动实践教学,增加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与协作性。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其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共享性,实用性较强,能够推动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交流。鉴于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企业与学生的协调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要重视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构建,将校企合作基地的相关业务转向云平台,实现相关主体的线上互动。这一网络平台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相关合作项目的发展和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有效监控jdb电子,强化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专业教育的需求。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使得学生、企业与专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保证未来优质的就业,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督,保证校企合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校友会,促进与母校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创业、就业营造优质的环境,强化互动。

  在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人力范围存在狭窄性,采用了传统的建设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立足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狭隘的人力范围观进行摒弃,重视网上师资资源的利用。例如针对网络专业资源,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实现与专业团队的关系的构建,形成师资的一部分。其次,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建立。例如,可以积极组织师资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教学能力和素养。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面临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改变,重视学生的行为。在教育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需要更多具有信息化专业的教师。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提升,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全面应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高职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全新的姿态投入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实现职业能力的增强。

  ①“展望2015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年度峰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提到的术语

  [2]邓金娥.新常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