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23-4588电话:400-023-4588
传真:400-023-4588
邮箱:admin@ap-by.com
jdb电子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五篇)
jdb电子从大二开始学习财务管理开始写论文选题就从大步从小,虽然不断告诫自己写小题目才会写出内容,写得精彩。而今观来,虽然选择大题目没有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说自己那点见解根本算不上一针见血、引人入胜,不过给了我一个不断探索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实质的方向。家族制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最普遍的和最主要的企业形式之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人治”特征,其潜在问题和缺陷 ,极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民营企业要健康的发展,必须改革其家族制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在论述家族企业的定义,作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家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家族企业(Family Enterprise)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据资料显示,世界上大约80%的企业与家族有关。在美国和欧洲,早期的工业化是随着家族企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经营。即使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家族企业仍然是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的部分,也是各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中由家族控制的超过40%;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可以被看作是家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而且有的仍为创业的家族或是后来继承的家族控制着,如强生、福特、洛克菲勒、沃尔玛、杜邦、宝洁、摩托罗拉、惠普、迪斯尼等等。然而,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还在经营。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结论是:家族企业中只有15%能延续三代以上。由此,富不过三代似乎是家族企业的宿命。
1978年,全国14万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迈出了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第一步。一批进不了体制内企事业单位的城镇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开始自谋出路,在求生中敲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1992年,南方谈话发表;同年,十四大召开,家族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1997年,十五大把民营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进入理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家族企业的特点,一是开始实施产业多元化和国际化。而是开始进行创新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探索。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希望家族4兄弟以知识改变命运,共同创业,智慧分家,精心设计产权利益纽带,从单个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了4个企业集团组成的企业家族;南存辉3次主动发起股权之变,以家族股份稀释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在家族企业聚集的温州率先提倡“新集体主义” ;朱宝国家族,稳健与创新并重,以职业化代替家族管理,取信于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做更多的事” ;杨澜、吴征夫妇独辟蹊径,吴征以资本运作将杨澜品牌发挥得淋漓尽致。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
据统计,家族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占据美国GDP的50%,并为美国提供了50%的就业机会。而据美国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调查,家族控制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同时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不再是控股严密的私人公司和夫妻店,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据《幸福》杂志统计,在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有175家家族企业。而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近几年来虽然美国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家族仍然控制着企业较大的股份。
据香港学者教授对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在欧洲各国中,前15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比利时和法国甚至达到36.63%和33.80%,家庭企业在所在国的作用非常明显。
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最大的15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绝大部分。据2012年《新财富》第8期的资料,除了中国大陆、日本外,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等国前15大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占据总市值和GDP的比例分别为34.4%、61.7%、38.4%、28.3%、55.1%、29.9%、 20.1%、53.3%和84.2%、21.5%、12.9%、76.2%、46.7%、48.3%、17.0%、39.3%,可以看出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家族控制非常明显。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掀起了家庭经营的第一次浪潮。随着对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同,占据私营经济绝大比例的家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1989年我国的私营企业共有9.05万户,到2011年私营企业增长到 202.85万户,增加了21.4倍,注册资金从84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加了215.8倍(未扣除价格因素)。在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面,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由1989年的0.57%上升到2011年的12.7%,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多百分点。在就业贡献上,私营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989年,全社会每100个新增就业者中有0.07人流向私营企业,到2011年时,已增至有33人流向私营企业。
可以看出,无论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还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就业压力很大的国家,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私营经济,对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福利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家族企业的经营决策主体是企业主。在进行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前,往往不通过专业人士详细的财务可行性分析,而主要由企业主或家族少数核心人物拍板定夺,在组织内部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来监督执行。一旦做出决策,由于少数人的参与,很难发现其中的弊端,风险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正是由于没有以科学论证为基础,缺乏正常的财务控制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族企业红火一时又悄然陨灭,因而构建家族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家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本身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家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其财会人员变更较快,有时一年变几次。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少必要的财经知识,无证上岗,导致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甚至出现了应付税务检查的需要,多提费用,乱调成本,虚报收入,人为制造“厂长成本”、“经理利润”的现象。
不少企业为逃避银行的监督,多头开户。大部分业务不通过银行结算,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且数额巨大。为了节支,会计、出纳一人兼。只记银行账,现金账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报销手续不完备,不合规定的票据比比皆是,白条下账的现象随处可见。
许多企业的存货发出不是按照有关规定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算,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从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准确性。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有些企业只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制造业中没有“制造成本”这一账户。成本核算不准,造成库存不实,即使出现了“跑、冒、滴、漏”也无从察觉等等。如此的财务状况怎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又怎能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决策呢?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但要能充分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要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但家族企业筹资渠道狭窄,规模扩大缓慢这一问题是众所周知的。
1.家族企业信用不足。家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固定资产少,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当需要靠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时,家族企业只能以自有资产担保来向银行借款。
2.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不合理。我国家族企业的产权分布较为集中,产权结构呈现出单一性、封闭性特征。两权合一的治理结构抑制了家族企业股权融资。与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不同,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合一的,这种治理结构使得家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倾向于保持家族的控制权。由于股权融资将直接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使得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往往只能集中在家族内部,客观上也抑制了股权融资的开展。同时对家族企业来说,负债融资也给家族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负债比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当企业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大量的资金时,家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
3.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缺乏足够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企业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预算硬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在按照商业化、市场化要求对金融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信贷标准更加严格。加上近年来各大银行都在实施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放贷的战略,使得它们原来承担的部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萎缩,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空白。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使整个金融业在整合期内的贷款量紧缩,直接限制了家族企业取得贷款。
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展过快,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是为了眼前的需要,而没有体现它与整体战略的关系,造成投资浪费。
由于家族企业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者往往主观臆断,在没有经过详细、可靠的可行性分析论证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投资。有的在可行性研究中过于乐观地估计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仅仅依据某个个别项目的投资收益好就断定市场前景好,或者在没有做充分市场调查,只看到某些少数消费者的需求而夸大想象项目的需求者,这些都会导致其家族投资的失败。同时。在投资中低估投资成本,高估投资收益,过于乐观。在一些可行性研究中对预算计算不足或考虑不周全,只计算主要的设备和设施。忽略一些数目较少、项目繁多的杂项费用。造成项目建成后因资金不足,不能按时满负荷投入运行,造成投资效益低甚至投资彻底失败。
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一些家族企业往往无视自身的规模和资金限制。大量投资新项目、进军新行业。一旦资金链断裂,在短期内解决会给企业一段缓冲期,但是长期以往,资金不能回流,企业将必然陷于财务困境。所以,家族企业在投资时,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否则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而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追随大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手段陈旧这点在家族制的企业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调查表明管理层中有38.6%家庭或准家族式成员,而财务管理权有90%控制在家族手里。家族式企业采用的大多是集权式的理财,他们并没有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和对财务管理职能比较科学的划分,往往是老板的妻子或者儿媳妇担任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核算。这和家族式企业的集权管理相吻合的,企业里家庭成员遍布,基于对团体以外的大自然的不信任和现在社会信任制度的缺失,使得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大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亲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者很难进入家族企业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然而他们没有经过的正规化的训练观念比较落后,长期和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对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边际成本等概念了解不多,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我国家族企业财务成本控制薄弱主要体现在: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以及只注意产品成本本身水平的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在成本管理的手段上成本预测不能给成本决策及时提供所需的数据,成本核算的资料不能很好的为成本预测和决策服务。在实践中,事前成本管理更加薄弱根本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另外家族企的抗风险能力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我国家族企业的重新发展从1978年开始,经历了恢复和起步、初步发展和规范调整、快速发展、加速壮大等阶段。它们的管理大多取得过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传统的家族式粗放型财务管理出现了危机。
我国家族企业股权制度基本适应了企业早期的发展和中小型家族企业的经营需要,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展,这种股权制度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家族企业原始产权主体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定不清。家族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和人力,吸收家族成员进入企业是大多数家族的共同做法。但很少有企业在创立之初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自然人之间产权不清的隐患。二是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家族企业为了获得各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当企业做大之后,企业产权又很容易被挂靠的单位所“分享”。
企业家族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独裁。企业的掌舵人往往独断专行,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不容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威。“专权”的结果,是掌舵人的能力和企业的命运有了直接联系,掌舵人出现决策失误,必然会使企业受损。曾名噪一时的沈阳飞龙集团的掌舵人姜伟在企业鼎盛时期接受不了别人向他推荐的先进的管理思想,结果使他追悔莫及。二是用人惟亲。企业的要职均由家族成员担任,而不考虑其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样会产生许多消极后果,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丧失活力。三是利益服从性。先家族而后企业,企业的整体利益反而还得服从家族的局部利益。这种认识的根源即在于:家族是个狭隘的团体,家族成员的价值判断与效忠的对象并不是整个公司,而是其家族的利益。于是,企业利益同家族利益之间又是存在难以调解的矛盾。
现实中,许多家族企业主对财务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小作坊,以为企业挣多少钱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有些企业主嫌麻烦不愿建账、怕多缴税不敢建帐。致使财务会计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很多家族制企业主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致许多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例如,有的企业怕麻烦,不愿建账;有的企业怕多纳税,不敢建账;有的企业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建账等等。
企业主缺乏会计知识基础,也阻碍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据调查,家族制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老总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这些都导致了目前家族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处于混乱状态。
很多家族制企业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对员工重忠诚、轻才能,大部分重要职务都由亲戚或朋友担任。企业主只重视开拓市场,在增强企业对外扩展能力的同时,忽略了企业“内在修养”的提高,不愿通过招聘的形式吸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而且企业的用人机制也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目前相当一部分家族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用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建立与国际内部控制COSO体系一致的控制制度。解决家族企业在经营规模扩展后的内部责权统一管理,在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存货、应收账款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维护财务安全。定期盘点资产,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经常实行岗位轮换、亲属回避的管理办法,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加强预算管理。把预算作为所有当期财务配置的基础,制定好各期的财务预算。通过明确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权益,整合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这使家族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和所有的财务活动都能在预算管理制度的前馈性控制下有序地进行。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投资项目的金额大、资金回收时期长,所以其风险也大。家族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前,首先应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在经过可行性评估之后,再从家族外面聘请一些企业的常驻财务顾问和专家参与投资决策,运用专家小组的定性判断,结合线性规划、因数分析和趋势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等决策指标,最后判断投资的可行性。遵循这样的严格投资决策程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家族企业任人唯亲带来的决策失误,减少财务决策的盲目性,避免财务危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如没有建立财务预算体制,随意开支;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等。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纸上谈兵”,用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执行力。由于家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其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将会带来很高的执业风险。因此,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愿开展此项审计工作,以致大部分家族企业均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
世界上许多家族企业像阿迪斯、福特、沃尔玛等,能够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这与其合理的股权安排密不可分。优秀的家族企业主要采用两大类股权安排,即集中化股权安排和分散化股权安排。
1. 股权集中的方法。针对在企业工作或企业任职的家庭成员分配股权。这种方法注重控制所有权而非管理权,着眼于保证家族权利的世代持续。股权集中的方法要求担任管理工作的家族成员“竞争上岗”,家族成员经过争取才能成为管理者,家族议事会对担任管理职务的家族人员进行严格的评估。担任行政职务的家族成员上任才得到股票。股权集中在担任管理职务的少数人身上。假定这些管理者以企业的最佳利益为重,该方法可以避免家族企业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即消极的股东只求保证不间断的分享红利,不愿意承担风险,因此可能会阻碍企业重组和再投资。由于此类家族企业的少数股东基本上都在企业任职并领取薪金,所以这些股东会将本来用以发放红利的收入保留在企业。
这种集中化股权安排的好处在于:首先,由于所有权和管理者的利益连在一起,决策程序可以加快。其次,由于家族成员只有经过争取才能成为股东和管理者,企业可以保持创业者当年的企业家精神。最后,由于对担任管理职务的家族人员进行严格的评估,家族企业可以更好的吸引外部经理人,因为他们更愿意在一家根据绩效提升雇员的企业工作。
2. 分散化股权安排。所谓分散化股权安排,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家族成员持有公司股份;不论其是否在公司工作。分散化股权安排很少遇到阻力,因为所有家族成员都是平等的,无论他们在性别和智慧上有什么不同。
股权分散的家族企业有两种管理方法:外聘专业人员管理和家族成员管理。按第一种方法,家族只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日常经营管理则交由外聘的专业人员。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家族企业免受控制企业的家族成员的伤害,同时也保护这些成员不受彼此的伤害。这种管理体制如下:
家族议事会提名董事会,董事会内家族成员的比例根据公司的章程决定。董事会中也包含一些能干的家族之外成员,包括某些成功的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保证董事会与公司高级管理层站在一起,董事会成员的酬劳与公司的业绩挂钩。董事会任命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既可能是家族成员,也可能不是家族成员。采用这种方法,家族企业就和其他非家族控制的公司一样,不再面临权力交接的问题。能干的家族成员可以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但对其并没有特殊的照顾,在决定其雇用和升迁时,他们与其他非家族成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这种智力结构还可以使家族企业避免人才缺乏的制约,使企业有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
在这种模式下,一般由股东通过协商选出3到5名家族成员担任企业的管理工作,并对企业的债务负完全责任。家族议事会可以作为第三方,就领导候选人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由于这几个家族成员负责保证所有家族持股者的利益增值,因此董事会成员由他们挑选。其他家族成员则放弃对公司的直接管理,但可以随时了解公司的情况。相应的,他们对公司的债务也只承担有限责任。尽管他们名义上决定每年的红利分配方案,但实际上只是遵从无限合作合伙人的建议。将经营权集中在一小部分家族成员手中,按照绩效付给他们工资,可以达到几个目的:它能有效防止家族问题影响公司事务,维护家族的声望,保持家族与重要外部社会关系的联系。
成功的家族企业会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这些机构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完全控制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正是因为这些机构的存在,使董事会成员能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去考虑公司战略问题,可以更容易根据“互能互补”的原则,选择在阅历、观念和能力上与家族董事会成员互补的董事会成员,而不是出于亲情或家族责任的考虑来选择董事会成员。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外部的董事会成员会努力为公司增加价值。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经理人体系比较完备,增加股东价值是经理人员的基本责任,尤其是对那些有过公众公司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更是这样。
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营中是必然存在的,然而家族企业可以对它研究进行有效的预计、防范控制和处理,使之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1)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首先,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收益。所以必须提交资金的使用效益,来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其次企业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以优化资本结构。再次是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
(2)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第一要对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第二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注意多种经营,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控制一定的信用额度,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偿债能力差和信用状况不好的客户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其次,企业应依据谨慎原则,对于可能发生坏帐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4)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的价值到来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树立我省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务上通过各种培训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坚持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与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进行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实践学习,特别是从一些现有形形的财务风险案例中学习积累经验。培养一批精通会计法、税法、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环境法、票据法、刑法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家族企业财务运营活动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寻求我省本企业的最佳利益。
建立财务统计分析制度是因为家族许多企业没有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分析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外汇风险。没有集中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将其显示出来,更没有经常性的统计财务分析,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不明白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便及时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而且容易造成疏漏与利益损失,并且也潜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此,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由此可见,家族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真正从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一定的启示,并将其扎扎实实的应运到实际经营当中去,严格按照防范的建议灵活应用。那么,就能有效的防范各种财务风险,达到强化企业资产监管的目的。家族企业就有可能将的企业做大做强,家族企业也将会立足本省,放眼全国,面向世界,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起来。
从加强企业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核心竞争力角度出发,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股东们对公司管理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由于近期商业丑闻频频曝光,股东对管理人员的报酬过多抱怨很大。所以,家族企业给予外部经理公平合理的报酬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族企业的企业主,首先要通过保持行业一般的报酬水平以打消股东、银行、债权人和员工的非议和疑虑。其次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薪酬专家提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经理人员的薪资数据,将薪酬福利控制在行业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是要设置企业的会计、出纳、保管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采购、销售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jdb电子,维护财务安全;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对于记账、出纳与保管等不相容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来做,采用亲属回避等岗位制度,以形成有力的内部制约体系。
二是要加强内部稽查工作。在企业中推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模式,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稽查制度,例如,定期检查盘点财产,借鉴“零存货”管理经验和应收账款与营销业绩挂钩的办法,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建立成本控制系统。从事后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
三是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财会工作的检查监督及审计工作。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很多人提倡我国的家族企业应该学习欧美和日本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现代管理方式,财务上运用西方的现代财务制度。但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中国也有适合自己家族企业财务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家族企业中各方面的配合,有企业主的观念、家族人员的素质和财务制度实行等一系列的配合才能实现。针对前面提到的财务状况提出构建的措施:
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关系与制度并存家族制的财务情况具有适合家族企业自身的特点但又会限制其壮大,完全应用现代财务制度有其自身的先进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符合家族企业发展的特点,所以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这点可以体现在财务人员的结构上。中国传统伦理、市场环境、产权属性、社会制度等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也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家族企业的财务权不适合完全向外人敞开,选择家族模式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我们不能完全改变它,但可以一定程度改变它。最重要的是在财务人员的观念和专业知识上下工夫。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素质偏低,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根本不具备专业知识。所以要对家族财务人员送去专业的财务学校进修,时间紧的话进行培训,这样才能胜任财务岗位。这个举措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专业的自家财务人员是既解决了企业主因为引进专业财务人员而担心财权旁落的问题又能够把现代财务制度引进企业,使企业的财务井然有序。现实当中这种例子也不少,很多企业主把自家的人员送去进修。完成学习以后,投入到企业建设中。这样财务人员自身可以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又可以为自家的企业发展而努力,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财务人员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不能去进修可以考虑引进专业的财务经理人。然后通过联姻的形式把它变为自家人。毕竟财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如果控制权旁落导致的打击是致命,会毁了家族大员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所以把外来财务人员变成自家人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变成自家人以后治理人和企业主都可以安心。不必互相猜疑。同时家族企业一定要把老板和财务人员分开,不要一身兼两职,这样管理者才有精力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及协调,同时也有利于对财务人员的选择和重点培养。对财会人员应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的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会同财政、税务部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让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另外家族大员之间最好不要人人都流动的管财务,要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不应该频繁地更换。财务信息有其连续性和周期性,所以频繁地更换财务人员对企业是不利的jdb电子。
加强成本管理幅度企业不应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而目迸要注重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供应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第一关,盲目采购势必会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要以高品质低价格为目标进行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方面企业要进入市场,产品往哪儿销售、销售给谁。采取什么手段销售等都是销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叫为采取不叫的销售方式或手段,销售成本就不同。另外,随着销售自主权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jdb电子。在具体方法上,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必须研究市场成本管理法,如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法、,销售市场的成本管理法等。并且成本管理手段上要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利用电脑和网络等IT设备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1.周妙琴,“如何完善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审计与理财》,2017年3期
2.朱燕群,“关于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2期
3.王珍义,“基于家族制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 经济问题》,2015年5期
4.简家进,“家族制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原因和对策” ,《经济师》,2016年6期
5.桑忠喜,“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集团经济研究》,2017年36期
6.董谦,“家族制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年2期
7.王晓东,“我国家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7期
8.郑春芳,“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时代》,2019年3月
9.周明、王泽、王亮,“家族企业优劣势比较分析” ,《市场论坛》, 2017年12期
在我国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投资者队伍的成熟,投资者需要理性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由于财务报表格式的局限性,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就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信息完整性的必要补充,能帮助投资者更详细地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情况,很难令人满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议上市公司更详细更规范地披露财务报表附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其次论述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会计报表格式中所规定的项目内容较为固定,只能提供数量有限的信息,仅依据会计报表得出的财务分析结论是片面的,会计报表本身所能反映的财务信息受到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篇幅对会计报表正文信息的进行补充说明,这就是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指会计报表正式项目之外的资料,它是为帮助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能够提供公司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因此会计报表附注越详细,判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依据或线索就越多,使投资者通过阅读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的附注,为其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的基本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由于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较多,且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因而相对来说,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容易被人忽视。只有注重会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仔细阅读深入领会会计报表附注,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或找出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的失误。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公司简介;主要会计政策;公司应披露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少见的报表项目及其名称,不能反映项目的性质或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如递延税款、合并价差、资产项目金额为负数)应披露项目内容;分行业资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承诺事项、或有事项应披露基本情况,包括金额以及对报告期或报告期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期后事项;其他有必要披露的内容等。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30号一财务报表列报》,规定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另外,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
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由于或有负债未在会计报表中反映,所以投资者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了解其信息,并据此分析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只规定了四类或有事项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1)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2)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3)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4)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污染环境可能支付的罚款和治污费用等,对于企业来说其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或有负债主要会影响企业流动资产变现的能力。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或有事项准则对其他或有负债“极小可能”的规定不披露或少披露或有负债,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因此,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应该结合会计报表附注,如果存在或有负债,显然会减弱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规定支付租金。一般情况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其所有权归承租方所有,实际属于变相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因此,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进行管理,相应的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这种资本化的租赁,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已经包括在债务比率计算之中。经营租赁的租金应当在租赁期内的各个期间按直线法确认为费用,企业的经营性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则构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筹资虽然不包括在长期负债之内,但到期时必须支付租金,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应当对重大的经营租赁作如下披露: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的最低租赁付款额;2)以后年度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额。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还应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经营性租赁的信息披露,如果企业经常发生经营租赁业务,应考虑租赁费用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会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新会计准则中的收入则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但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不认为是收入,而是作为负债处理。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6)》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收入有关的下列信息:1)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包括确定提供劳务交易完工进度的方法。2)本期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的金额。由于收入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因而在分析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时不可避免地要参考会计报表附注,了解其收入确认的方法,据此分析公司的营运能力。比如有些上市公司,它们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如果当年接获的订单很多,而公司如提高开始阶段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
例如,在分析中工国际(002051)2016年年报时发现,在其会计报表附注第三项“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第 18条“收入确认原则”中披露:“(1)延期付款条件下的承包工程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收入确认方法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分期收款销售)。延期付款项目的特点是合同金额较大jdb电子、收款时间较长。本公司根据合同或保函约定的收款时间及金额逐期确认收入,并按收入和成本配比的原则同比例结转销售成本。延期付款项目的预收账款在满足如下条件后确认收入 ① 合同已生效;② 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达到或超过预收款占合同总额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现,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将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条件下的承包工程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调整了收入确认方法,具体包括:缅甸船厂项目、老挝500万工程机械项目、菲律宾Banaoang农业灌溉设施项目和菲律宾综合渔港扩建工程,由此产生了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并产生了相应的长期应收款。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一定要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分析其损失准备的计提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分析银行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分析损失准备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影响尤为重要。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银行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贷款。对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贷款,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者将其包含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贷款,也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减值测试时,可以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特点,确定单项金额重大贷款的标准。比如,可以将本金大于或等于一定金额的贷款作为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此标准以下的贷款属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贷款。单项金额重大贷款的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
例如,深发展(000001)2016年年报显示,该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13.03亿元,比2015年的3.11亿元大幅增长319%,远远高出国内银行业的平均增幅,每股收益也由2015年的0.16元猛增至0.67元,在上市银行中居于前列。然而,细心的投资者只要认真分析其会计报表附注就会发现,这增长主要原因却来自于计提准备减少21%,结合其他上市银行的年报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上深发展资产质量在上市银行中是最差的,2016年末不良率达到7.98%,准备金覆盖率又最低,2016年末为48%,在此背景下竟然少提准备,使净利润增长率高达300%多,这样的利润明显是不实的。如果将计提准备增长率由-21%提到至30%,则净利润增长率只有24%。
1. 对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披露过于简单。上市公司在披露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时往往简单的陈述所采用的方法,而没有说明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公司选用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并没有说明选择的理由,更没有说明如果选择公允值作为计价原则的情况,实际上有些上市公司二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2. 对影响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信息披露不够详细。投资者在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往往要借助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如活有事项、经营租赁、收入确认方法、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等等,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对这些信息的披露不够详细,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一些公司只披露为外单位担保的事项,而没有披露为子公司等关联方的担保事宜,没有披露或有事项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补偿的可能性,容易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都有不实的陈述,如中国高科、宁波华通、西藏圣地等,都因虚假信息的披露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
3.对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披露缺乏。良好的经营状况、产品质量、信用等级和纳税情况是企业维持经营的前提和保证。银行、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应成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重要内容。目前的会计报表及附注却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违背了会计制度的相关性原则,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完整地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4.对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形式化。财务报表附注本身是对格式呆板的财务报表的补充,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未能传递信息的有力补充,其形式不应再呆板统一, 而现在的财务报表附注形式单调统一,投资者难以辨别和分析,参考意义不大。万科(000002)就像其董事长王石一样,是一个个性化的公司,其2016年的年报充满了激情澎湃的个性,然而这种个性也只是张扬在其致股东的信中,未能在报表附注中体现。
1.主要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建议上市公司在披露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时,应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应该对选择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不同结果对公司的影响等。如对选择以历史成本和公允值为计价原则进行比较说明,以便投资者对公司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因会计政策及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数据的,应在附注中同时披露调整前后的会计数据。
2.会计报表重要信息的披露方面。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信息方面,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活有事项、经营租赁、收入确认方法、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应收帐款、存货等等。比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同时,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投资者可以据此分析公司线. 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披露方面。建议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里增加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披露,如银行、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应成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重要内容,以便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非财务状况,评价上市公司信誉情况等。
4. 报表附注披露形式方面。建议要求上市公司在按照“规定动作”披露财务报表附注的同时,鼓励其自由发挥表演“自由动作”,可以个性化的在附注里披露其相关信息,让投资者最大限度的获取更多信息。如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经营的影响;披露公司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资者可以从中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披露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些投资者对企业文化的看重往往比财务指标更重要;披露公司发生的其他有利或不利的重大事项等等。让更多的如万科般的上市公司将其个性张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旗帜鲜明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补充说明作用,但其并不是万能的,现有会计报表附注本身信息也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的完善过程就是上市公司日益透明化、信息公平、对等的获得过程,是资本市场不断朝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上市公司报表附注应该作为证券市场各方的公开监督平台,才有助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相互促进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形成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三赢的局面。
1. 单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
2. 张新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2年
3. 李晓慧,《会计与资本市场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5. 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策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
6. 张中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导》,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年
7.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8. 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第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9.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15年第7期
11.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摘 要: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所以,为防止财务危机与破产的发生,每个企业都在寻求防止财务危机的方法和拯救危机的措施。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无疑是每个企业都应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危机预警是现代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指通过设置一些财务敏感指标并观察其值的变化,对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预测,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设计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模型并确定一个数值,当相关因素指标综合值超过该数值时发出危机警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警分析。建立财务危机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为企业及时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完善其经营模式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很多,各有利弊。本文通过选取两家正常上市公司、10家ST公司2016年、被特别处理当年以及被特殊处理前一年的财务报表进行计算和分析,借以分析评价“Z记分模型”的适用性。
2 财务危机的概述…………………………………………………………………………1
2.1 财务危机的定义…………………………………………………………………………1
2.2 财务危机的因素分析……………………………………………………………………2
3 财务危机预警模的理论分析………………………………………………………………4
3.1 财务危机预警的基本含义………………………………………………………………4
3.2 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5
4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8
4.1 基本思路 …………………………………………………………………………………8
4.2 研究样本的选取…………………………………………………………………………10
5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11
5.1 数据描述…………………………………………………………………………………11
5.2 模型的构建………………………………………………………………………………11
6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16
6.1 模型评价…………………………………………………………………………………16
6.2 对策建议…………………………………………………………………………………17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24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目前这样一个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时代,经济环境和市场风云的突变往往是很难被准确预测的,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素质及决策能力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各种经营和财务风险就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建立卓有成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来及时警示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有效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的话,势必会使企业在未来陷入经营和财务活动之中的各种危机之中,最终将面临破产的结局。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风险,危机便会在企业内部机体滋生蔓延。而当各种不可预见风险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系统,财务状况的逐步恶化将引发财务危机,而当危机扩散到企业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全面危机则一触即发。历史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企业若建立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指标系统,预先诊断出危机信号,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1)财务失败。从经济意义上来说财务失败意味着加入风险成本后的投资回报率明显或持续低于先前的投资回报率。也可认为是收益不足以抵补成本或投资回报率低于公司资本成本的情况。
(2)无力偿还。指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赤字导致无力偿还。无力偿还表现为破产型无力偿还与技术型无力偿还。破产状态下的无力偿还是指一种长期的状况,技术型无力偿还是指一种短期状况通常是因为马上宣布破产而引起。技术型无力偿还指公司不能偿还流动债务。
(3)违约。违约可以是技术上的违约也可以是法律上的违约,通常发生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技术型违约发生于债务人不能履行与债权人之问的合同,可以用流动比率或负债比率来衡量,实际上此类指标可以反映公司的业绩。
(4)破产。一是指公司的净值状况显示出破产;二是指按破产法规定宣布破产、清算或重组。
(1)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各种资产与负债的形态与比例,包括资产与负债的比例、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比例等等。公司的资产结构反应的是公司综合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后在资产和负债持有的形态和比例上做出的安排。
(2)经营成本和费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成本和费用都是控制企业业务流量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扫杆。公司经营成本和费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是改善企业经营成果、增加利润,进而增加企业财务成果。
(3)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企业内部要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机制、人才要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等。
(4)财务内部组织要素。财务内部组织要素包括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管理等因素。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分工职责不明确等因素都会加剧财务危机。
外部因素一般通过影响内部因素来影响企业经营, 公司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几方面。
财务预警是指财务失败预警或者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
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财务失败(或财务危机)是指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从财务预警的角度看,财务失败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失败是指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减弱,公司的偿付能力丧失;狭义的财务失败仅指公司丧失偿付能力的最严重状况,即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总额小于负债市场价值总额,也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最终导致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破产。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预警要求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指标的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即将呈现的问题,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出警示。财务预警集预测、警示、报警等功能于一身。
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财务报表分析法,(2)单变量模型,(3)多变量模型,(4)基于案例的预警方法。
本文就是在多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运用“Z记分模型”,进行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文章从公司财务预警的理论出发,本文就是在借鉴奥特曼(Alt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的经营特点及影响财务质量的因素来设计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指标(即自变量)。整个构建过程遵循以下思路:
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是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与控制的依据,指标的拟定与选取是基于公司经营的特点、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的综合考虑,紧紧围绕评价重点应放在公司的偿付能力,从宏观、行业和公司自身三方面分析,尽力做到可测性、预测性、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及协调性。
偿债能力类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状况越理想。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4越大,说明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越乐观,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该指标尤其具有说服力。
获利能力类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留存收益相当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X2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的功能越强。
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X3越大,说明企业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营运能力类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X5越大,说明企业利用现有资产获取销售收入的能力越强。
资产流动性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状况越理想。
公司的寿命及累计的利润率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留存收益相当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X2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的功能越强。
盈利能力 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X3越大,说明企业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财务结构 X4=股东权益账面价值/负债总额账面价值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4越大,说明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越乐观,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该指标尤其具有说服力。
资产周转率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X5越大,说明企业利用现有资产获取销售收入的能力越强
③ 1.2 Z 2.9为灰域,难以简单得出是否破产的结论
模型构建中样本企业的确定涉及到两个问题:样本的选择标准与样本的选择数量,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分析。
从国外类似的研究看,外国学者一般将破产企业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破产企业与健康企业的界限分明,因而外国的很多模型与国内类似模型相比,有更高的准确率;由于我国鲜见企业破产的情况决定了不能将破产企业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从国内己有的关于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文献均将ST企业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故本文样本选取的标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10家ST企业以及两家作为参照的非ST企业。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统计类方法来建立模型,进入模型的样本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度。一般情况下,按统计学原理,进入模型的样本数量越多,模型就越精确,误差就越小。本文样本选取的数量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10家ST企业和两家非ST企业。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17年ST板业绩最优的研究对象,在沪市的10家ST企业中。根据这10家企业所提供的年报,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了他们的Z值,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已于第四部分做过详细介绍,前文所确定的基本指标为自变量,Z值为因变量,因变量及自变量定义如下:
在进行Z值计算的过程中,公司权益市场值用年末股价乘以流通股数量加上每股净资产乘以同年非流通股数量来计算,年末市价来自于一股票交易系统,其它数据都是直接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财务报表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企业发布财务报告的官方网站。虽然所选企业分属不同的行业,资产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但因计算Z值所用的都是财务数据的比率而非具体数值,因此就剔除了规模的影响。
说明:样本公司中,S1……S10为ST公司,S11,S12为正常的上市公司。
ST公司检验准确率达到90%,仅一家——ST银广夏,在被特殊处理前一年Z值为4.7,显示结果为财务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经分析,造成判断失误的主要因其“造假事件”。其造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利润虚造明显,按照1999年度年报提供的萃取产品利润率(销售收入23971万元,业务利润15892万元,利润率66%)推算,天津广夏2010年度创造的利润将达到4.7亿元。2011年3月,银广夏再度公告,德国诚信公司已经和银广夏签下了连续三年、每年20亿元人民币的总协议。以此推算,2011年银广夏的每股收益将达到2至3元;二是每公斤姜精油和含油树脂的原料成本加起来只有350元,可是“卖给德国人”,就可以卖到3440至4400元,所以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银广夏骗局,影响极其恶劣,在我们疾呼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投资者自身是否也应该提高鉴别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水平呢?
由上图可见,我们可以认为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
通过对正常经营企业和财务失败企业的对比研究可见,Z记分模型作为一种财务失败预警的工具,是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Z记分模型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较强的有效性。Z记分模型虽不能准确预测公司破产的时间,但指出了破产的可能性,并通过逐年比较反映出这种可能性是否增大。
通过前文的分析与建模,Z值模型分析法为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认识和预测企业财务危机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途径。从前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用Z值模型分析法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⑴ 有效性。通过活跃在股市的12家公司财务比率的建模分析。通过对正常经营企业和财务失败企业的对比研究可见,Z记分模型作为一种财务失败预警的工具,是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Z记分模型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较强的有效性。Z记分模型虽不能准确预测公司破产的时间,但指出了破产的可能性,并通过逐年比较反映出这种可能性是否增大。
⑵ 可行性。在运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用EXCEL进行辅助计算,使得这种预测变得相对简单可行,可以在实践中运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样的案件屡屡发生,如:IBM公司的股价升降、安然事件、大宇集团的解散、粤海的重组以及众多ST、PT上市公司的出现等。财务危机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每一个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都必须重视财务危机的防范与化解问题。
企业可以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与约束机制来调动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减少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愿的行为,促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趋向一致;减少或消除因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冲突而引起财务危机的潜在因素。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采取实行报酬与业绩挂钩、股份期权激励、建立约束机制等措施来达到上述目的。
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企业赚取利润和保持现金流量都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现金流和企业利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没有利润,企业照样能够维持运转,其困难甚至可以经过若干年才反映出来;缺少现金,则不能支付企业日常的财务开支和管理费用,难以维系供应商的合同关系,企业就立即陷入危机,如同一个人没有血液,很快失去生命一样。因此,企业应该编制全面预算,建立现金流预测及预警机制来提高对财务危机的应对能力。
企业通常会对项目的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预测,却对项目投资的资金支持估计不足。如上海的正大广场MALL投资4亿美元,结果中途资金链断裂,开工一年之后就面临停工,陷入资金困境,造成巨大的浪费。实际上,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融资决策分析体系,一方面论证项目投资的可行性,避免在项目建成后成为企业的包袱;另一方面,要对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额度、资金来源、还款计划进行系统分析论证,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
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两者的组合直接影响到企业加权资金成本的高低。根据财务估价理论,当企业加权资金成本最低时,企业的价值将达到最大。企业的资金来源与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要实现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实施动态的资本结构管理,关注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增减变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为了避免产品进入衰退期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企业应清醒地认识现有产品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状况,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培育新产品的现金流,延伸现有产品的现金流,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客户流失率、产品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可以看作企业财务方面的危机预警指标。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企业还可以选择一些非量化的定性指标作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的补充元素,例如市场占有率、员工素质、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基础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等,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甚至结合有经验的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才能充分发挥预警系统的作用。
资金回笼不畅,势必造成支付窘迫。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资金管理,以保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正常运行。波导在2013年销售回款高达120亿元,波导的总经理透露:一是在销售方面严格执行先收款后发货的政策;二是对国外供应商基本上采用45天或60天的信用证付款方式,对国内供应商采用商业汇票付款;三是加快库存的周转速度。通过“早收——先收款后发货”和“晚付——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以及“重视存货——加快库存周转”,大大地提高了波导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减少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所有鸡蛋都装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显然,很多企业更青睐前者。不少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分散经营风险,扩大公司规模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但是,经营失败的案例俯拾皆是,诸如巨人、太阳神、活力28,都是在“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的时候,陷入困境。从财务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就是,扩张的新项目挤占了优势主业的资金,却无法产生相应的效益,以至于拖垮优势主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整体匮乏。这种情况说明,不顾企业自身的能力,盲目搞多元化经营,其结果使自己的财力枯竭,导致经营失败。一些原本不错的企业走向破产,一些上市公司走向退市,其盲目扩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是最好的危机预防方法,通过危机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许多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仅自身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而且时时向自己的员工灌输危机意识,实施“危机控制”、实行“危机管理”,化“危”为“机”。小天鹅公司策划的“末日管理”,利用辨证的“末日管理”,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永不满足,从而使企业经营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
企业如同人体一样,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定期诊断和及早治疗。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利用有关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诊断,以此来预知和控制危机。
① 快速查清现状,及早面对现实。当财务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尽快查清现状,明确企业所处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搞清楚债权人、股东与供应商等方面的损失,面对现实,才能解决问题。
② 拟订短期的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面临的危机。如同人体血液不足,需要马上进行输血一样,企业需要拟订短期的行动方案,增加现金来源、减少现金开支来解决当前的现金支付危机。
③ 积极争取有关利益各方的协助与支持,减轻过渡时期所承受的财务压力。化解财务危机需要一个过程,在困难的时候需要得到各方的协助与支持。因此,企业应向他们主动说明目前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同时让对方了解如危机得不到解决,其将遭受的损失程度。
④ 对企业实施整改,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素质,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危机境地时,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处于紊乱状态,经营管理秩序不顺,决策机制出现低效率,创新机制严重萎缩。为此,企业必须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策略,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财务危机。
⑤ 进行财务重组和产权资本运作。财务重组主要是指对企业债务和资本结构重新调整和安排(如更改债务的金额或偿还时间,变更债权债务关系等),从而调整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减轻偿债压力,改变资不抵债的状况。这有利于企业盘活现有资源,提高资本流动性和运营效益,摆脱财务困境。产权资本运作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企业将所有资源看作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以其在市场上的流动,实现企业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陷入危机的企业扩大业务和市场,获得生机。产权资本运作方式一般有:资本控制、资本兼并、资本收购与转让、资本租赁承包经营、嫁接改造等。
本文以“Z记分模型”为基础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jdb电子,通过对ST公司与正常上市公司的Z值的计算分析,检验了“Z记分模型”的适用性,对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初步探索。但是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模型不够完善,仅仅作为预测财务危机的参考。
现目前,我国企业界对财务危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对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财务危机爆发后的事后处理方法上,还缺乏对企业完整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以“Z记分模型”为基础,检验了“Z记分模型”的适用性,对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
同时,我要感谢两年来辛勤教育我们的全体老师,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充实的现在和美好的明天。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限于水平所及,提出的观点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指出。
[2] 蔡壁洪.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 [J]. 财会研究,2012[8]:21-23.
[3] 王金凤,杨松涛.上市公司恶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研究.财会月刊,2015[9]:5-6.
[4] 李姗娜.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5[1]:97-99.
[5] 朝臻聪,于丽萍.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经济论坛,2015[19] :120-122.
[9] 章之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定量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4]:41-45[10] 徐霄.上市公司信用状况堪忧最高级AAA级仅3家.中国证券报,2013.
[12] 杨莉,周凌瑶,李莉.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财会月刊,2012 [7 ]:16-17.
资产证券化是将在当前和未来产生收入现金流的金融资产转变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销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在证券化交易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资产出售为证券化目的而成立的特设载体(发行人),发行人以此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抵。